Arc:為各種 Web App (SaaS)而生的瀏覽器

Arc:為各種 Web App (SaaS)而生的瀏覽器

時代已經不同,現在更習慣在瀏覽器直接使用 App

現在針對軟體的使用習慣跟過去產生了很大不同的變化,多數的 App 都已經使用 Web 技術實作,也就是說 Native App 更多是在跟作業系統、快取、設備的快捷鍵上面做更好的結合,多數是不需要下載的,直接使用網頁版本就可以。

時間過得很快,Chrome 也已經是 14 歲的老瀏覽器了,很多操作行為逐漸與現在的使用習慣不同,有很多可以優化的空間。因此,Arc 應運而生,尤其針對各種 No-code 甚至 Low-code 服務,Arc 來的正是時候。

BrowserCompany:對於瀏覽器有深入刻理解的團隊

Google 工程副總裁 Darin Fisher 從頭開始構建了 Google Chrome,現在全世界有超過 26.5 億人在使用它,在 Google 工作了 17 年,許多人會開始考慮退休或加入風險投資基金,但 Darin 加入了另一家名為 The Browser Company 的瀏覽器公司,不是以 CTO 的身份,也不是以副總裁的身份,而是以軟體工程師的身份。

一位擁有 22 年經驗的工程師,以第一線的軟體工程師加入,怎麼能不期待他的未來?

保持極簡,將注意力集中在你眼前的長方形視窗中

  • 可以無限簡單地做視窗垂直切割,善用我們現在的寬螢幕,Chrome 則是浪費了許多水平空間,需要依賴窗口管理工具。
  • 超級好用的 Mini Arc,可以設定用哪個 Space 開啟,避免開一堆只看一次的視窗,尤其是點擊聊天訊息接收到的鏈接。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網頁被打開,可以無干擾,只專注當下的頁面。
  • 使用邏輯很大的不同,他不想要你記憶你開了多少的 Tab,就是一直使用,並且透過它來自動管理 Tab,釘選自己真的常用的網頁以及應用。

作業系統中的作業系統

  • 對於桌面的作業系統來說就只是一個單一應用,不再雜亂無章。透過各種方式來進行背景以及多工處理
    • 也有內建 Space,各種使用情景可以透過 Space 快速切換,可以換主題讓自己明顯知道在不同 Space 之間切換。
    • Profile 搭配 Space 使用:可以區分不同的帳號,Web App 多開帳號輕鬆達成。
    • 上一步是可以跨分頁的,並且可以像是作業系統一樣切換視窗
    • 基本上就是常駐的視窗,一定會開著,這個邏輯跟 Chrome 有點不同,最小單位並不是一個網頁。
  • Command Palette:大家已經很熟悉的指令不需要特別換,但是更好的介面
    可以跳到任何的頁面或是操作,其實也不需要記很多的快捷鍵。
  • 分為釘選網頁以及釘選的應用,可以避免自己不小心跳轉到了其他 URL,點擊兩下就可以回到應用首頁,對於熱門 Web App 有最佳化的使用體驗,例如:會記錄 Notion 最近開啟的頁面,或是最新的 Email。

總結:優秀 UX 是對產品深刻理解之後才能創造的體驗

當然,Arc 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:

  • 翻譯的語言需要自行透過 chrome://settings 修改調整才可以正常。
  • 實際上跟 Google 只能做到單向同步,例如瀏覽器擴充套件就沒有辦法持續同步,而且書籤使用的邏輯很不相同,各有好壞。
  • 缺乏明顯的載入進度條,對於網頁的讀取狀態不是特別明顯。
  • 對於新手不友善,因為很多操作依賴對快捷鍵的理解。
  • 對於會跳出視窗的擴充套件(例如:Metamask )的使用體驗有很大的改善空間。

Arc 實際上還有許多功能,以上是我使用近兩個月印象比較深刻的,比較新奇的還有:

  • Boost: 可以不需要裝任何擴充套件就可以修改網頁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式。
  • Easel:塗鴉並且記錄網頁的動態內容,像是 Live Widget 可以即時追蹤購物網站或是比賽得分等動態資訊,很方便隨時記錄。

最後我想說的事情是,Arc 上面說的特色都可以在 Chrome 透過安裝擴充套件來達成,並沒有具備完全不可取代性(實際上如果是明確目的要準備好頁籤組的場景,我還是會使用 Chrome 並且用他幫我保存各種好用的書籤,避免被 Arc 綁定。)但是透過長時間使用改變自己的使用習慣之後,帶來的生產力提升是漸進式的,我不再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在整理以及消化頁籤 Tabs,值得一試!

如果你有興趣,歡迎使用我的推薦註冊,我會因此開通更多可以置換的 Icon:
https://arc.net/gift/53b99ce0

推薦這個影片的介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