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earning

A collection of 4 posts
資訊爆炸時代的選書與閱讀指南
AI

資訊爆炸時代的選書與閱讀指南

在這個資訊過剩的時代,大多數人其實不缺知識,而是被過量的資訊與雜訊拖垮了學習動能。讀書,變成了一種心理壓力而不是知識的解脫。我認識許多人,他們的閱讀習慣死於某本「買了卻看不下去」的書。他們的書桌上堆著一疊未完成的閱讀遺憾,而不再願意翻開下一本。 問題不在於閱讀本身,而在於我們沒學會如何選書與閱讀。 本篇文章,透過《每個人都有一本命定之書在等著他》的啟發,我整理出三階段的閱讀方法,來應對現代資訊超載的實用策略。它的目的很簡單:幫你避免在爛書上浪費時間,並且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。 第一階段:大量速讀 這一階段的重點不是理解,而是篩選。在資訊爆炸時代,閱讀的瓶頸不再是「看得懂」,而是「要不要花時間讀」。因此我們需要把書當成產品 MVP(Minimum Viable Product)來測試。 你要快速判斷一本書值不值得你花時間深入。以下是速讀的方式: * 看書名、副標題、封面設計(能透露作者意圖與受眾定位) * 快速瀏覽目錄、章節標題(觀察是否有系統性) * 翻閱幾頁,看語言密度、論述深度、是否有觀點
5 min read
為什麼我不推薦讀書?
Productivity

為什麼我不推薦讀書?

我時常跟同事們說,我不特別鼓勵大家去讀書。這聽起來也許有點激進,好像是一種「標題殺人」的說法,但其實我字面上的意思是確實如此。我不建議「讀書」這件事,但我並不反對「閱讀」。這裡的區別就在於,讀書通常指的是從頭到尾、一行一句的逐字閱讀,而這種方式在當今的高資訊流動時代,其實非常低效。 傳統觀念中,我們認為「讀書」就是要完整閱讀一本書,把每一頁都看完,這才叫做真正「讀完」一本書。這種讀書方法確實有它的價值,但在現今社會變化快速、知識更新頻繁的背景下,這種逐字讀書的方式並非最有效率的學習途徑。 將書籍當作「提問的對象」 "When reading a book, especially one that is difficult, you must question it as you read, just as
4 min read
學習任何新事物的旅程
Learning

學習任何新事物的旅程

在心理學中,掌握一項專業有四個階段,如下圖:Four stages of competence - Wikipedia。 學習任何專業的旅程,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,內心的狀態起伏可能會分為這幾個階段: 1. 蜜月期:一開始的蜜月期充滿了熱情和期待,你看到了許多資訊和教程,甚至加入了一些社群和討論組,開始了解這個領域的一些基礎知識和技能。 2. 撞牆期:然而,進入學習的中途,你很可能會遭遇到撞牆期,會自己實際上還不能做任何事情。這是一個困難的階段,你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和挑戰,甚至會有一些失敗和挫折。這時,你需要持續地學習和練習,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,並保持對目標的信心。 3. 自我懷疑:在接下來的不知道如何繼續的時期,你可能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天賦,尤其是當你看到其他人似乎比你更快地進步時。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階段,需要保持心態的穩定和正向,要相信自己,相信自己可以克服挑戰,並且能夠進步和成長。 4. 找回初衷:進入到臨門一腳的階段,你已經開始累積了很多知識和技能,你會變得更加自信,也更加熟練,進步的速度也會變得更快。這時,你需要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動力,
5 min read